天华堂原为静室,称青莲台。清咸丰年间僧福珍修建为庵,光绪二十五年(1899)毁于火灾。后徒月德修建,规制胜过旧庵,共有殿宇82间,建筑面积2621平方米。解放初修田、慧祥、静煜、静乾等8僧居住。“土改”后僧俗同住,1960年后由当地52户农民居住。 百子堂原是一所茅蓬,名为“六合庵”,清康熙初为心一禅师初创,取名“六合庵”, 康熙未徒孙广博、续静等增建大悲阁,改名“柏子庵”。光绪二十七年(1901),僧极得建外山门。民国十二(1923)春,增建送子殿、楼房,改名百子堂,共有殿宇80间,建筑面积2597.42平方米。解放初正慧、静清、永斌等六僧居住此庵,“土改”后僧俗同住,1960年后由当地40户农民居住。 为做好佛字文章,加快普陀山佛教和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普陀山重新开放后,当地政府对当地群众居住的旧庵堂逐年进行了有计划的腾退。 天华堂有殿宇80余间,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如来、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和佛的十大弟子圣像。百子堂有殿宇80余间,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主殿大悲宝殿供奉千手千眼广大灵感观音大士和二十八部众。主佛像后壁,供奉冥阳救苦两利大愿地藏王菩萨宝像。送子楼恢复原貌供奉送子观音。送子楼楼下为“三宝佛殿”,天王殿供奉百子弥勒佛和童子仁王二位护法尊像。 修缮百子堂、天华堂的佛像都选用珍稀名木-桧木精制而成,无论选料材质或制作工艺,皆可堪称普陀山众多寺院中的一绝,为佛国造像艺术之精品。尤其是百子堂送子楼送子观音,为求观音赐子的最佳之地。早在清康熙“柏子庵”时期,该庵堂观音送子“有求必应”的灵验事例就数不胜数。送子楼修建后,天华百子堂送子观音更是名闻遐迩,蜚声内外。大乘经典观音菩萨普门品上记载:“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徳本,众人爱敬” 。即说观音大士随类应现,有求必应,神通广大,无不灵感。天华百子堂观音送子是“海天佛国”观音道场一大特色,为欲求子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寺院场地。
1 芥缾禅院 (488)
2 西天法界 (558)
3 普陀山山门 (517)
4 法华洞 (473)
5 香林净院 (532)
6 古佛洞 (466)
7 外滩22号 (481)
8 银铃池 (424)
9 荫山街 (453)
10 松月庐 (483)
11 大坑景区 (532)
12 上交垟土楼 (436)
13 蛤蟆峰 (431)
14 灵谷深松 (533)
15 廖仲恺何香凝墓 (498)
16 陵门 (509)
17 邓演达墓 (533)
18 桂林石屋 (512)
19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牌坊 (499)
20 中山陵祭堂 (549)
21 中山陵碑亭 (567)
22 博爱坊 (515)
23 孝经鼎 (465)
24 永丰社 (482)
25 文武方门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