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吴越国国王钱镠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宁,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内有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都以屏山(越山)为靠背。此后,后人又在附近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但时至今日,均已无处可寻,仅存大殿。现有殿外的石板甬道、山门、走廊及东西配殿,还有绿化植树,都是在大殿1988年8月修复后完成的。 华林寺的建造手法在我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经中、日专家学者考证,华林寺大殿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可见,华林寺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它的大殿尤其有特色,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内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全殿未用一根铁钉。大殿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拱,而柱头上更用特别粗大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偷心造,具有唐宋风格。 这种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使大殿经受了千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保存完好。虽然明清两代对其大殿进行过几次修缮,但其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 若按建筑年代排列,它列在山西省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佛肖寺大殿、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平顺县的天台庵和大云院、平遥县的镇国寺大殿之后,居全国第七位。前六座建筑均保存在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区,华林寺大殿则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了。 寺内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
1 醉石 Zui Shi (578)
2 定光塔寺 (586)
3 大士殿 da shi dian (570)
4 朱紫坊 zhu zi fang (679)
5 白塔 bai ta (679)
6 鼓山 (1210)
7 金山寺 (649)
8 摩崖石刻 mo ya shi ke (620)
9 马尾 ma wei (631)
10 闽江 (648)
11 屏山公园 Ping Shan Park (562)
12 元和观 (630)
13 戚公祠 qi gong ci (664)
14 乌山 (722)
15 于山 (1130)
16 老营镇 (680)
17 南岩宫 (724)
18 玉虚岩 (595)
19 天津桥 (572)
20 太子坡 (767)
21 磨针井 (570)
22 玉虚宫 (709)
23 遇真宫 (684)
24 玄岳门 (627)
25 三祖寺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