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为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立,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 元化寺到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开始开石窟,造千佛。比僧护到石城还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为千佛院,会昌年间毁。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宝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复名千佛院。 千佛院处于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临崖,内有相通的大小两窟。 大窟石壁东四西六分为10区,每区10×11格,每格一佛,中间九格合为一大格,雕一较大佛像。每区104尊佛像,10区共1040尊。两旁有护卫菩萨两尊,立于覆莲座上,虽曾作外敷改形,但今已剥落,原形重现。宝缯垂肩,披帛交于胸复之际,也有褒衣博带的,仍存南朝造像风格,南朝石窟造像在南方较为罕见,千佛院的文物价值就非常高了,可与云冈、龙门石窟造像媲美。 小窟有石像35尊,识者以为“当年释迦说法(由35佛)化成为53佛,三劫之中相继而升,又名千佛,“贝叶载其文,兹院造其像”,说明两洞佛像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上下左右十方,象征了一切诸佛都在其中。 千佛院佛像已载入《中国百科全书》和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 相关传说:高僧帛僧光见这里群峰连峙,幽谷奇深,乃理想佛地,便决心凿一大佛。但连凿了二世,难毕全功。于是第三世又投胎南明山做和尚,还和前二世一样,不知劳累地凿着大菩萨。这事传到天神那里,天神听了委实感动,就派了1000余名天兵天将下凡到南明山来协助他,终于凿成了石弥勒像。 而这些天兵天将帮助帛僧光凿成大菩萨后,却爱上了人间,不肯再回天上去了,便一齐往大佛寺山门外的一个寺窟里走去,当帛僧光追上去看时,原来这些人都已化成一个个小佛,整整齐齐地坐在石窟内的壁岩上,后人就把这儿称为“千佛洞”。洞口现有从隐岳洞迁移过来的新堆塑的“海岛观音”。
1 放生池 (767)
2 新大雄宝殿 (785)
3 大悲院 da bei yuan (775)
4 五百罗汉洞 (821)
5 射雕村 (797)
6 中岳景区 (935)
7 少室山景区 (860)
8 老母洞 (820)
9 木化石恐龙园 mu hua shi kong long yuan (785)
10 佛心广场 fo xin guang chang (818)
11 圣会堂 sheng hui tang (709)
12 般若谷 (741)
13 蓬莱仙洞 (945)
14 龛外大殿 (709)
15 岱山 (702)
16 江南第一大佛 (736)
17 贝壳湾 La Concha (707)
18 交河古村 (761)
19 京都车站大厦 Kyoto Station Building (724)
20 京都赛马场 Kyoto Racecourse (717)
21 潘普洛纳 Pamplona (720)
22 格尔尼卡 Gernika (717)
23 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698)
24 圣劳伦斯集市 St.Lawrence Market (918)
25 万石山 (826)